网站首页 >> 知识与资讯 >> 文章内容

一块英石可卖几十万

[日期:2012-10-09]   来源:朱学明奇石博物馆  作者:朱学明奇石博物馆   阅读:7914次[字体: ]
一块英石可卖几十万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121004 09:27 金羊网-新快报
清中期黄纹石北京故宫收藏。英石《秋山霜林》,约被发现于清早期。它因颜色黄驳,命名极佳。
  米芾给她定下“瘦、皱、漏、透”的审美特点,苏轼、杨万里等给她写下千古名篇,而古籍对她的记载与推崇更是连篇累牍……她就是英石,产自广东英德,享有“四大名石之一”之美誉(另外三者是灵璧石、太湖石、雨花石)。在灵璧石、太湖石等名石面临资源枯竭的当今,在赏石文化与奇石经济日趋活跃的背景下,英石也开始悄然走俏,成为收藏界的新贵。
  专题统筹:收藏周刊记者韩帮文
  本版整理:收藏周刊记者端木君
  早在宋代已成皇家贡品
  英石是英德特有的一种石灰岩石,它经远古地壳运动,裸露地面,经常年日晒雨淋、长期风化、自然剥落破裂而成。早在宋代,英石就被开发利用,上等英石在当时已成为皇家贡品;到了元代,英石被列入文房四玩,元明两代被列为四大名石之一;垂延至清代,英石则被公认为全国四大园林名石之一。
  关于英石之奇之雄之美之秀,古往今来,赏玩者记载宏富,英石文化蔚为大观。
 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爱石成癖,玩石如痴如醉。他曾到英德任职县尉,相传见到一块奇石,欣喜若狂,绕石三天,搭棚观赏,不忍离去。后人为了纪念这桩轶事,在他搭棚拜石处修建了一座拜石亭。他还总结出瘦、皱、漏、透四字相石法,史称石圣,成为中国赏石文化奠基者。
  而据悉,北京故宫(微博)共藏有27块英石,体大的高2米,最小的仅70厘米,每块英石依石形和大小配以汉白玉石座,周围雕刻海浪或盛开的莲花、蛟龙、云海等花纹图案。英石参差相配,卧者为嵩,立者为华,坐者衡而行者岱。
  2005年,英德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英石之乡,次年,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列入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08年,这项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英石,已成岭南文化的一朵奇葩。
  英石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
  “43000元,成交!随着拍卖师一槌定音,一方名为米芾拜石的英石成功拍出。2011年的最后一天,英石拍卖在望埠英石园举行,短短的半个小时,就已拍出了十余件几案精品英石。
  英石虽偏于岭南一隅,但其引发的市场反应已经风生水起。对于英石的市场价值,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认为,近年来已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,如今,一块英石卖几十万元已不是奇事
  在英石产业中,英德最为为人称道的是奇石展销长廊。在英()()公路上,展现在收藏周刊记者眼前的是一道独特的园林石风景线。但见公路两旁,奇石园一个接一个,园内满了奇石,有英石、黄蜡石、水纹石等,大小不一,形状各异,百态千姿。这就是远近闻名、长达30公里、以英石为主题的奇石展销长廓。据了解,这是全国最大的奇石集散地。
  据了解,作为英石主产区的望埠镇,单单英石等观赏石直接销售收入去年就有1亿多元,远销日本、美国、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全镇5万多人口,从事英石生产经营者达2万多人,专业人员2000多人。
 
相关评论
网站联系人:676969116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