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雨花石研究所网站!
全国咨询热线:138-0000-0000

在人工和自然中倘佯
来源:朱学明雨花石精品收藏网 | 作者:网友 | 发布时间:2023-12-04 | 4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扬州博物馆,正在举行一个雨花石展览。所有的展品均来自一个人,一个我们扬州自己的收藏家。这个藏家叫朱学明,介绍说不但收藏雨花石,还创造性的将雨花石与东西方的绘画艺术相结合,精美的石头,也因此变幻为“雨花石天然彩墨”。


朱先生收藏的石头,包括了雨花石、麋鹿角化石和一些大型动物的牙齿化石。以雨花石为主。每一块石头在被主人创造性的起了一个姓名以后,显得那么的意趣天成。像“雏鸟”、“小石迷”、“美猴王”和“人物”等,已经不是三分像七分想了,简直就是惟妙惟肖。这些石头的命名,如果一定要找出不足,就是有点太实在了,缺少一点想象的空间。


欣赏朱先生雨花石藏品展的最大收获,是认识了雨花石罐。这是一种我只是在文字中认识的品种,可能与火山爆发有一定的关系。一个个像空心球一样的雨花石罐,里面不是光滑平整的结构,而是别有乾坤,有的里面就如同装上了宝贝,是一个地道的聚宝盆。有一张照片,拍的就是雨花石罐里面的情形。这么说吧,一个雨花石罐,就是一个缩小了的喀斯特溶洞。


这些美丽的石头,到了有心人的手中,被赋予了生命。随着雨花石越来越少的现实,这种凭借个人的力量的收藏,以后会也变得越来越少。真的很幸运,可以看一个这样的展出。


出了博物馆,近在咫尺的美术馆是我的另一个喜爱。这一次,美术馆正在进行“国画邀请展”,第二第三展厅里的作品,全部都是七零后创作的。七零后,我曾经认为很小的人,在九零后那里,已经变成了老朽。没想到他们的绘画,在对传统的传承方面,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。


我不懂画,虽然扬州有过辉煌的画派。或者说,由于我看过的画作不是很多,但是在双博馆看过真正名家的精品,在“八怪纪念馆”看过拓本,到“郑板桥故居”看过郑的手迹,所以对中国画的了解和理解变得很简单,认为是以写意为主,写实为辅。写实,是不是就是工笔?当然,历史上的写实作品也有非常经典的,像张择端的“清明上河图”,宋徽宗的“芙蓉锦鸡图”等,这些写实作品,如今早就变得异常稀少,连摹本看到的也不多。


我总觉得,在中国画里,有一种禅意,如同老僧入定般的禅意。不止是画,有的画作的命名,就充满了佛的味道。似乎,在空灵的意境中,一蓑烟雨,一叶扁舟,一个钓翁的画面,很能让人浮想联翩。当然,有一些画家本身就是得道的高僧,还有一些虽不是僧众中的一员,与僧众、佛的关系却是割不开的事实。就像八怪之一的金农,借住在四方寺中,耳濡目染,自是心中手中免不了沾染了佛的慈悲心怀。


第四和第五展厅,是江苏省国画界执牛耳者们的作品。这些作品在尺幅上比较宏阔,选材以四时景物人物风情为主。参观了这个展览,明白的中国画的主要代表就是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。有一个画家的“陕西老汉”人物肖像系列,线条繁杂,有一点木刻的意蕴。尤其其中的一幅,很有几分当年罗中旭 “父亲”的神采。


雨花石是自然界的精灵,中国画是画家的心血之作。在自然和创作中倘佯,感受一番美的熏陶,是这个双休意外的收获。扬州的文化中心,虽说远了一点,可是全部是免费,跑一趟还是挺值得!

信息中心
热门资讯